此外,还有一些媒体平台,如 Instagram 和 TikTok,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让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照片和视频,也有助于猫咪在网络上流行。综上所述,猫咪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它们可爱、有趣,并且有很多人喜欢在网络上分享有关猫咪的内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猫咪为什么能横行互联网?
养猫和吸毒有哪些共同点?
1_使用时有强烈的愉悦感;
2_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3_容易沉迷,不能自拔;
4_离开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_看到相关信息、图片就产生冲动;
6_消耗大量金钱和精力。
各种统计数据都显示,在现实生活中,养狗的人要比养猫的人多。然而猫咪却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互联网展开了不动声色的。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拜猫教,放弃人类的自尊,甘为猫奴。这个宗教不需要教主、戒律和教堂,每一只猫本身就是神。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养猫和崇拜猫的人,都会越来越多。
形势很严峻。但是,为什么猫会突然逆袭?
接下来你将看到:
●到底是猫多还是狗多?
●养猫和养狗的人有什么不同?
●猫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死宅越来越多
●猫终将占领人类的未来
喵星卧底的值班编辑 / 雪竹
到底是猫多还是狗多
-+-
据2015年的统计,中国在册宠物数量已达1亿只,其中,62%是狗,19%是猫。狗狗占了压倒性优势。
另一项统计养宠物意愿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最喜欢养狗狗(74%),猫咪(33%)连鱼(36%)都比不上。
也有数据认为猫更多。美国《福布斯》杂志引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称中国养狗的人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共有2740万只宠物狗。中国养猫的人数世界第二,有5810万只宠物猫。
但看看猫粮的数据,就会发现狗狗的优势还是压倒性的。
但是,在互联网上的声势,却正好相反。
猫在互联网上,几乎对狗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随手举几个例子。百度贴吧的猫吧聚集了135.8万人,而狗吧只有80万人。
微博上跟猫狗相关的热词,喵星人也是占据了明显优势。
●分别以“喵星人”“汪星人”,“喵喵”“狗狗”,“猫奴”“狗奴”为关键词,在微博热词中获得的对比曲线图
知乎上,在“猫”的话题下面,有11万人关注;而关注“狗”的,只有6万人。
至于某个以读书观影为主题的文艺社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以前,豆瓣好像雅典,音乐、阅读、思辨。现在,就好像埃及和罗马一样,首饰、滥交、八卦,还有崇拜猫。”
猫在数量劣势的情况下,在互联网话语中占据了更优势的地位,也就是说,相对于狗狗,大家显然更愿意发布与猫咪有关的内容。换句话说——
猫比狗更成功地控制了人类的大脑。
不仅仅中国如此,这是不亚于气候问题的全球性问题。在英国,每天上传到互联网的照片是140万张,而上传的猫咪照片是380万张。
谷歌的X实验室让1600台计算机随机学习上的视频,机器识别猫咪的准确率不亚于识别人脸的准确率。由于原始数据越多,机器识别的准确率越高,所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全世界人类在上上传了数量惊人的猫视频。
2014年,在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实现HTTP代理与服务器通讯24年后,有人问互联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网络最出乎他意料的应用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小猫咪(kittens)。”
●1971年,叶文洁在红岸基地,第一次向宇宙发送了信号,241年后,三体星人摧毁了地球联合舰队;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接通了互联网……
养猫和养狗的人有什么不同?
-+-
猫咪为什么能横行互联网?
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猫
比较宅。
作为一种小型猫科动物,猫的祖先喜欢独居,需要的领地范围也比狗小很多。一只野猫的领地面积大约在1到3平方公里,而狗的祖先则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喜欢漫长的追逐和巡逻。以狗的野外亲戚灰狼为例,它们的领地面积会超过200平方公里。
要满足狗的天性,你不得不每天带它出去社交、散步,否则狗就会不开心;而对猫来说,宅在家里才是理想的生活。如果它们学会使用抽水马桶和上网买猫罐头,人类对它们就没什么意义了。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性格内向、不太喜欢社交、生活在城市、每天为搬砖疲于奔命,那么养猫显然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现实就是如此。 research根据16万名用户的资料,分析发现宠物和主人的性格密切相关。猫主人多半内向,住大城市,休闲活动多在室内,像是看影片、电视和阅读。狗主人个性比较外向,性格开朗,好友人数比养猫者平均多出26个。
要命的是,随着城市化和互联网的发展,这一群死宅正越来越多。
据统计,现在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亿。26-35岁的“大龄单身”青年多达39.7%。在职场中,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单身。
这群年轻人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生活寂寞如雪,居住在狭窄的房子里,最好的朋友是手机。休息日在家,一天能说三句话,一句和外卖小哥说的,二句是对SIRI说的。
为了消解爆棚的孤独感,为了能有一个活物给家里添点生气,不少空巢青年们开始养宠物。在中国,养宠物人群的年轻化特征十分明显,“80后”及“90后”一共占79.5%。在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空巢老人才是养宠物最多的群体。
相对于狗,空巢青年更倾向于养猫。美国统计局关于家庭宠物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独居者中,养狗的只有1/5,养猫的则有1/4;一旦建立家庭,养猫的比例会增加到1/3,而养狗的家庭比例则暴涨到1/2。
猫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死宅越来越多
-+-
与热衷于和人类交流玩耍的狗相比,显然猫更适合废柴死宅们的精神状况。
狗的社会性本能使它需要跟主人互动、玩耍,获得主人的赞美和安抚,对自己都顾不过来的死宅来说压力巨大。而作为一种社交性不强的动物,猫通常会无视主人的召唤,我行我素,高冷神秘。这恰好迎合了人类“感情投射”的恶习。对人类爱理不理的猫,更容易引起人自我代入的想象,于是,和猫交流,更像是和自己灵魂深处对话。
对空巢青年来说,这是一种精神慰藉,一种与汪星人的陪伴截然不同的安慰。
养猫还有另外的好处。一项调查显示,猫虽然不会增进主人的正面情绪,但会消解主人的负面情绪。而狗会明显增进主人的积极情绪。看看之前提到的 research对狗主人和猫主人的分析:养猫的人明显负面情绪要高于养狗的人。
●养猫的人比养狗的人更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
所以,对养猫的人来说,猫在很多时候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空巢青年养了猫后,因为在现实中没有交流的空间或不愿意在现实中同人接触,更喜欢在虚拟的“猫咪公园”——互联网上,分享自家猫咪有多萌/贱。这导致互联网上与猫咪有关的内容增多,让其他人接触到猫咪的几率变大,“云撸猫”的人通过看猫图片获得满足。
●微博上著名的“云养猫”聚集地之一
在万恶的消费社会,曝光率代表一切。在网络上荒废生命的时候,总会看见各种贱兮兮的猫咪。然后,你会听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我为什么不养一只来享受受虐的快感呢?”
猫终将占领人类的未来
-+-
令人们生活越来越现代/憋屈的城市化进程,一般会伴随生育率的下降、结婚年龄的推迟和单身率的升高。一方面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能负担得起独自生活的成本。
也就是说,单身和死宅会越来越成为人类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
因此,我们大胆地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养猫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在美国和日本都出现了。一开始是养狗的多,然后慢慢地,限于时间和空间因素,养大型狗的人越来越少,养小型犬和养猫的人逐渐增多,最后,猫狗数量旗鼓相当。
●日本宠物数量演变,2015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不过,可别怪我知没提醒你。科学研究证明了,越养猫,
越找不着对象。
这也非常好理解。本来就宅,养了猫就更离不开家。而且,有了猫,你会觉得人类实在太麻烦了。
参考资料:
关于高速增长的宠物食品市场告诉你五个有趣的发现,来源:界面
研究发现:养猫的人更聪明爱狗的人精力旺,来源:人民网
中国猫数量全球第二多,来源:光明网
中国宠物狗数量已达一亿,来源:深圳晚报
职场现状调查报告:近六成租房,90后迷茫成长,80后奋斗,来源:澎湃
2015年中国第四次单身潮调查报告,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社交孤独症大数据报告:你是“空巢青年”吗,来源:新华社
Saito A, Shinozuka K.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J]. Animal cognition, 2013, 16(4): 685-690.
Cat People, Dog People,来源: research
Dog Food in China,来源:EURO MONITOR
Cat Food in China,来源:EURO MONITOR
What Your Pet Reveals about You,来源:Scientific America
Going to the Dogs and Cats: Two of Japan’s Favorite Pets,来源:Nippon.com
为什么猫咪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迷人伴侣?
猫是我们生活中的可爱伴侣,它们拥有各种令人惊叹和令人愉悦的习性和行为。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猫咪行为,可能会让你觉得它们就像"成仙"了一样:
1. 游戏天籁般的跳跃: 猫咪的跳跃能力是非常惊人的。它们可以在空中完成优雅的转身和扑杀动作,宛如舞者舞台上的优美飞跃。
2. 天然猎手的本能: 猫咪天生就是出色的猎手。它们捕捉到猎物的瞬间是非常令人赞叹的,尤其是当它们眼神锁定目标并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扑击时。
3. 柔软的肢体动作: 猫咪的身体灵活性是无与伦比的。它们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中转身,收起身体,无论是沙发底下还是书架上。
4. 玩耍时的俏皮样子: 猫咪喜欢在家中找到自己的游戏,它们可以自娱自乐,追逐光点,抓住玩具等。它们玩耍的样子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仿佛成了场上的小丑。
5. 独特的睡姿: 猫咪睡姿是一种天然的美学,它们可以将身体摆成各种奇特的形状。从卷成球的样子到伸直躺在阳光下,每个姿势都散发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美。
总的来说,猫咪的种种行为和习性都让人无法不爱。它们的智慧、敏捷和与人互动的方式使得它们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迷人伴侣,仿佛它们拥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将我们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为什么猫咪很可爱?
第一、长相可爱,很多猫咪长相都比较甜美,特别是品种猫咪脑袋圆圆的,所以深受人们喜爱。第二、聪明伶俐,虽然每只猫咪的性格长相都不同,但是猫咪是很聪明的动物,它懂得很多技能,比如捕捉飞虫,玩儿玩具等这些行为表现出聪明的样子,所以人们觉得它可爱。第三、爱干净,猫咪因为爱干净所以这是相当可爱的动物了,身体脏了会自己打理,只要环境干净一般不会很脏。
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猫咪?
小猫咪那么可爱,谁会不喜欢小猫咪呀!现在我们很多人喜欢小猫咪,除了小猫咪可爱的外表之外,还有不同的性格,舒缓了大家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焦虑,起到了陪伴的作用,是家庭成员了。
一、可爱的外表
大大的眼睛看着你,摇摇尾巴,对你喵喵喵,柔软有光泽的毛毛,粉红色的梅花脚掌,谁会不喜欢。
之前有些父母不喜欢猫咪,但有时候主人迫于无奈暑假或者寒假必须把猫带回家的时候,主人各种担心。但是只要父母见过小猫,相处一段时间后,就会地位陡升,超过主人。就是“你负责带我回家,我负责搞定爸妈”的现场版。
二、差异化的性格
每只猫咪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粘人的,有有点小脾气的,还有乖巧的,各种各样的性格,都是主人的宝贝。虽然有时候小猫调皮起来,会让人特别生气,但主人还是哭笑不得的负责善后。比如说故意推掉桌面上的杯子。
和主人打闹
三、陪伴和解压
现代人工作压力非常大,可能还有一些社交上的压力,不能轻易发泄。回到家,有一只全心全意依赖你的小猫,迎接你回家,小猫等着你和它玩,想要你摸摸它,喂它食物和水,你就是它的全部,它需要你,这是多大的安全感和被需要感。你可以随意撸猫,用玩具逗它玩,看它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一直转圈圈。你的烦恼和压力烟消云散,又有了第二天继续给猫主子奋斗,买猫粮和零食的。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比回家冷冷清清,无人诉说压力要好一点。
我们喜欢猫猫,喜欢它们小精灵般的性格,喜欢它们可爱的外表,喜欢它们的陪伴,它们的存在,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希望有机会我也有一只自己的小猫咪。
小猫眼睛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里有异物,如沙子、沐浴乳、头发等,这些物质进入眼睛会造成刺激,引起眼睛红肿发炎。还有可能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红肿。也有可能是被蜜蜂叮咬,观察猫咪眼睛周围是否有伤口。
应该先观察呕吐物的颜色,作出简单的判断。引起小猫咪呕吐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原因有暴饮暴食,患有肠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其次,若是肠胃疾病引起的,比如胃炎,吞食异物。最后,是病毒引起的呕吐的话,需要合理服用抗病毒药物、增加免疫力的药物。
小猫叫的原因有几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饥饿、紧张害怕、身体不适、发情等原因。首先,猫咪饥饿的时候会一直叫。其次,猫咪到了新环境或受到惊吓,感到紧张害怕。最后,猫咪受伤、患有疾病导致身体疼痛也会一直叫。
猫咪都是比较粘人的,一般的品种猫比本土猫会更温和、粘人一些。比较粘人的猫咪有布偶猫、蓝猫、金吉拉、银渐层猫咪、加菲猫等。其实只要主人和猫咪多加相处,和它们多玩耍、多抱抱它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论什么品种的猫咪都会特别黏主人的。
导致猫咪晚上一直叫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寒冷、饥饿、害怕等。需要注意室内温度,给猫咪保暖,给猫咪按时按量喂食,到新环境时,多和猫咪玩耍,促进感情。如果猫咪是刚好处在发情期,那么晚上叫也是正常的情况。主人可以将其配种,满足生理需要。
猫咪出现舔舐到体外驱虫药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呕吐、流口水等症状。舔舐大量驱虫药的话,会引起中毒,这时可以喂食猫草催吐,给猫咪清洗口腔。情况严重时,建议立马去宠物医院治疗。
猫咪是可以吃盐的,少量的盐分可以调节猫咪的食欲,促进肠道消化。但是不建议多吃。大量食用盐,会增加猫咪的肾脏负担,可能还会引起结石等疾病。
猫咪大概十至十五天就能睁开眼睛。刚睁眼的猫,眼睛是天蓝色的。这是正常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猫咪幼崽是比较脆弱的,要避免强光照射猫咪,影响猫咪眼睛的发育。
地址:江夏大道鸿发世纪城东门14号楼103号门面
电话: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号长青广场商务中心1层A座
电话:13397153577
地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门
电话: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号奥山创意街区5号楼独栋
电话:13377857323
地址:关山大道金地太阳城A栋C-8号
电话:18971692583
谢先孝主治医师
擅长犬猫传染病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细胞学检查和犬猫常规外科手术。
阳炳中执业兽医师
擅长大小宠疾病
黄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长麻醉学、常规外科手术
张雨龙高级助理
擅长猫科行为学、鼻腔疾病、内分泌疾病
陶虹宇药房主管
擅长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室检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