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背金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其独特的外观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使其成为许多鱼友的首选。如果你喜欢金龙鱼,并且有足够的饲养经验和知识,那么养高背金龙是值得考虑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养金龙鱼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在水质管理、饲料选择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因此,在决定养高背金龙之前,你需要认真了解其饲养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你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照顾它们。
此外,养观赏鱼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定期清洁鱼缸、更换水、喂食等。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金龙鱼,那么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更简单的宠物。
总之,养高背金龙是否值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你的兴趣、经验和资源等。如果你喜欢金龙鱼并且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来照顾它们,那么养高背金龙是值得考虑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高背红尾金龙鱼好养吗,怎么养
水环境:高背红尾金龙鱼适合生活在中性水质中,可以适应24-32℃的水温。它们对水的硬度要求不高,但最好用软水养。光照:光照对它的生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每天要至少保持四个小时的光照时间。换水:饲养这类鱼时每周至少更换20%-30%的水,不要全部更换成新水。换水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它们受惊。
高背红尾金龙鱼是一类生活在中上层水域的大型的观赏鱼,选择的鱼缸要至少长1.5米,高0.7米。它们活泼好动,喜欢跳跃,饲养时鱼缸一定要加盖,否则一不小心便会从鱼缸中跳出来。它们属于肉食性鱼类,日常饲养时可以选择青蛙、泥鳅、金鱼、蚂蚱等活性饵料。在布置鱼缸时可以考虑在鱼缸内放置一个冲浪泵,不但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也可以产生水流,使金龙鱼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类鱼饲养时要注意把握好水质条件、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的稳定,饲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1、水环境:这类鱼可以饲养在弱酸性至中性的软水中,最适合的水温为25℃左右。饲养时要注意将氯含量和亚盐含量降到最低,以免影响金龙鱼的身体健康。
2、光照:每天需要至少给予四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且最好使用白天的日光,长期使用灯光会遮暗它们的背部。
3、换水:换水时注意不要使PH值和温度突然变化,否则会导致它们突然死亡。如果金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就是换水频繁和过多导致的。暂停一段时间的换水便可以使情况好转。
高背金龙鱼是金龙鱼品种的一种,虽然不像过背金龙鱼那样能够六排鳞片全亮,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美丽。高背金龙鱼与红尾金龙鱼同时都属入门级的龙鱼,有比较好的观赏价值,而且饲养难度也不大。如果你也想在家养一条这种鱼的话,不妨过来一起了解下高背金龙鱼的相关信息吧!
一、高背金龙鱼简介
高背金龙鱼,又称为高背红尾金龙鱼。它是经过背金龙与红尾金杂交出的亚种,兼备两者的优点。高背金龙鱼最特殊的是头背部平直。金龙鱼的鳞片边缘双尾鳍、背鳍和臀鳍呈金。其背部为墨绿色鳞框闪耀着金的光芒,腮盖亮丽的金。
二、高背金龙鱼特征
高背金龙鱼,所属动物界,属于骨舌鱼科、硬骨舌鱼属,尾鳍下叶为红色,背部、背鳍及尾鳍上叶呈墨绿色,从腹侧往上数到第4排鳞片有美丽的金色鳞框。分布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一带。它的特征非常明显,在15cm以下通常鳞片的亮度只满第三排,直至15CM以上才会爬满第四排,在第五排之上,是不会有所谓的金点显现,眼后也不会有所谓的金线出现。
三、高背金龙鱼习性
1、食物:高背金龙鱼主要是食肉类鱼。主要食物有小鱼、小虾、小鳖等。大麦虫、面包虫、蟋蟀、蟑螂等昆虫类饵料可以做为辅食,也就是零食。但是不建议给龙鱼喂食昆虫类饵料。
2、栖息地:高背金龙鱼一般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很少下到水的底部。
3、水温:高背金龙鱼可以饲养在24~32度的水中,一般幼鱼期的水温可以高一些,可以在28~30度之间,而成鱼后则要降低水温,一般在24~28度之间。
4、环境:高背金龙鱼一般喜欢呆在暗雅的一些地方,可以买一些小灯放到鱼缸里面,这样它会更加的容易生存。
四、高背金龙鱼饲养方法
1、新买的鱼
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
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2、饲养食物
龙鱼在吃食时用力过猛会撞到缸里的某一个角度以致受伤,喂食时最好在鱼缸的中间来投食。龙鱼属于肉食性动物,大部分龙鱼的食谱为:青蛙、泥鳅、板球、金鱼、蚂蚱、小虾等等。在喂食有一个加色的问题,比如说红龙:喂食红箭或小虾就对红龙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红箭和小虾体中含有红色素。另外,内脏,尤其是肝脏是不合适喂养龙鱼的,其较多的脂肪会造成龙鱼的疾病。活饵金鱼并不是一种好的饵料,研究显示专吃金鱼的龙鱼饲养在狭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传染病或寄生虫几乎全是金鱼传染的,需要人工驯饵。
3、换水
而且饲养龙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换成新水,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如果你见到龙鱼的鳍和鳞片脱落的话,就是换水过多造成的你可以暂停换水它们就会自然的复原;但换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会使鱼鳍变得不透明、眼球浑浊严重的会造成腮盖翻转。
每周至少换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过0.1百万分率(mg/1)。不要使温度、PH值突然变化,如变化突然会导致龙鱼的突然死亡。每周测试PH值和其它有毒物质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换水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避免龙鱼受惊。
金龙鱼价格多少钱一条?如何挑选?
金龙鱼遍体被如金属般光质的鱼鳞覆盖着,有着不同的色彩,是一种原始淡水鱼。它在水中姿态威风,久而久之成为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观赏鱼。如果想要饲养金龙鱼我们需要了解金龙鱼价格多少钱一条?如何挑选?
一、金龙鱼价格多少钱一条?
龙鱼寿命比较长,成鱼可长到40-50厘米。它的品种较多,根据鳞片颜色可以分为金龙鱼、红龙鱼、银龙鱼、青龙鱼、黑龙鱼等。因其身躯颜色耀眼泛光,有长须,胸鳍似龙爪,备受国人喜欢。不同品种的金龙鱼价格也不同。
1、红尾金龙鱼(宝石金龙鱼)腹侧有四排鳞片泛着金光,第五排与第六排不像过背金龙鱼、高背金龙鱼等那样亮起,它比较好养,很多新手都会先从它养起。其价格大概在1000-1500元左右。
2、高背金龙鱼是红尾金龙鱼与过背金龙鱼杂交来的。其发亮鳞片从腹部起第四排半或第五排,珠鳞星点发亮。价格大概是1500-2000元左右。
3、b级过背金龙鱼是介于过背金龙鱼和高背金龙鱼之间,是金龙鱼杂交出来品种,它的鳞片可以亮到第五排以上,第六排则会部分亮起。价格区间在2000-2500元左右。
4、过背金龙鱼的血统纯正,爬背过六排,珠鳞全部亮起。2000-10000元不等。其中蓝底过背和紫底过背价格分别在5000、8000左右。15-20公分的过背金龙鱼苗价格又低一些,但品相确认较困难。
5、金头过背金龙鱼:本身没有这个品种,是人为新增出来的,它的爬背与珠鳞表现最为好的,全身金属质感强烈的鳞片亮到第六排,头部顶端金质覆盖程度在30%-100%,价格在7000左右不封顶。
这些价格仅仅只是参考,根据市场要求也有所变化,而且不同品种中,也有比较好的极品,要价就会更高。
二、如何挑选金龙鱼
1、色泽:依据龙鱼的品种来鉴赏其所应具备的颜色。当然,愈亮丽愈好。
2、体型:各部位的比例要匀称,具有雄伟气势。
3、鳞片:要整齐、明亮平顺、不变形,并且配合品种应有的色泽。
4、胡须:要长而挺直。
5、眼睛:要明亮有神,没有下视现象。
6、鳍:各部位的鳍要大而且张开,梗骨要平顺,不要有歪扭变形现象。
7、鳃:要与鱼身弧度相配合,鳃盖边缘软质部要与鱼身平贴,鳃盖并且要具备应有的颜色与亮度。
8、嘴:要密合、下颚不要有突出现象与赘肉。
9、牙齿:要整齐细密,不要有缺损变形。
10、:要与鱼腹平贴不能凸出。
11、游姿:游动时要缓而大方,回转时要顺畅。
金龙鱼随着市场的推动价格较高,它的饲养也不简单,要想买到自己心仪的品种还需多做功课或者询问相关人士。
石斑鱼本身没有毒,石斑鱼的鱼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养,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宠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间隔12小时后再喂,直到21天后开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个月后就可开始喂食苜蓿草了,这时需要将球虫药磨碎后掺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为应激反应导致的,多数时候还伴有厌食、躲避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兔子的胆子很小,不仅是被打会受惊,即使是换个新环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员,也出现过兔子直接被吓死的案例。
鳄龟是家养乌龟中长得最快最大的品种之一,鳄龟分为小鳄龟和大鳄龟,科学饲养下大鳄龟每年可长1-2斤,最大能长到200-500斤。而小鳄龟最大也可长到38公斤以上,普遍体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说是非常适合想养大型龟的人群。
乌龟被摔到吐血,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存活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因为乌龟吐血一般是由于内脏出现了破损导致。因此在乌龟摔成内伤后要立即治疗,首先可以给它灌服云南白药,3周内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鸿发世纪城东门14号楼103号门面
电话: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号长青广场商务中心1层A座
电话:13397153577
地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门
电话: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号奥山创意街区5号楼独栋
电话:13377857323
地址:关山大道金地太阳城A栋C-8号
电话:18971692583
谢先孝主治医师
擅长犬猫传染病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细胞学检查和犬猫常规外科手术。
阳炳中执业兽医师
擅长大小宠疾病
黄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长麻醉学、常规外科手术
张雨龙高级助理
擅长猫科行为学、鼻腔疾病、内分泌疾病
陶虹宇药房主管
擅长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室检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