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会导致流产,这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问题。许多准妈妈都被告知,她们养的宠物猫会传播一种叫做弓形虫的寄生虫,而这对胎儿非常危险。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包括猫。根据研究数据,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0%的猫被感染过弓形虫。
然而,对于免疫系统健康的人来说,第一次感染弓形虫通常只会导致轻微的类似流感的症状,如疲劳、肌肉酸痛和发低烧等,并且这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只有免疫系统功能较差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和正在服用抗排异药物的器官移植病人才有可能因感染弓形虫而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对于准妈妈来说,另一个担忧是弓形虫可以穿过胎盘屏障,由母亲传播给胎儿。研究表明,妊娠13、26和36周首次感染弓形虫的孕妇,胎儿感染率分别为6%、40%和72%。这可能会导致流产、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脑积水和致盲等严重后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风险只存在于在妊娠期间第一次被弓形虫感染的女性中。根据国内的研究数据,孕期女性首次感染弓形虫的概率远低于1%。
那么,我们如何被弓形虫感染呢?除了母婴传播和极其罕见的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之外,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口腔摄入。这可能是通过被猫粪便污染的食物、器具和饮用水以及未煮熟的肉类等方式进行的。研究发现,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虫的猫在感染的最初两周内才会通过粪便传播虫卵,而且猫粪中的弓形虫卵囊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孵化一天才具有传染性。因此,准妈咪养到一只刚好具有危险性的猫的概率非常小。此外,食用不熟的肉类被认为是更危险的感染途径。
对于准妈咪来说,要避免感染弓形虫,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首先,避免接触猫的粪便,将清理猫砂和猫舍的任务交给伴侣或其他家庭成员。其次,避免食用生肉,确保食物充分煮熟。此外,厨房里的生熟分开也是必要的,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传播。
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它对人类的健康可能带来一些风险。然而,与其他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相比,弓形虫的危险性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准妈咪来说,更应该关注那些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养猫或与猫接触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种风险可以被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怀孕养猫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养猫会导致流产的流言
部分证实。 感染弓形虫确实可能给孕妇带来麻烦,甚至引发流产。但感染弓形虫的渠道有很多,猫(粪)只是其中之一。做到不吃生食、厨房里的生熟分开,很容易就能杜绝这个途径的传染。而猫作为弓形虫唯一的主动散播工具,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流言: 养猫会导致流产。
: 要孩子还是要宠物?这是很多年轻城市女性曾经、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的问题。谣言粉碎机也多次收到类似的求助。问题的核心则是一种绝大多数人只闻其名从未见过真容的寄生虫——弓形虫。很多准妈咪和预备役准妈咪都被告知过,她们的宠物很危险,因为会传播弓形虫,而弓形虫是一种可怕的对胎儿很不利的虫子。
弓形虫不遥远
我们经常提及的弓形虫大名叫做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单细胞动物。然而,同它更大名鼎鼎的亲戚——疟原虫相比,这种虫子走进人类的视野却是很晚近的事。1908年,法国两位学者在北非的刚地梳趾鼠体内发现了它。
在其后的一百年里,随着科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发现弓形虫的不凡之处。它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大约50%的猪牛羊鸡鸭鹅、60%的鼠类和野鸟、70%的猫都是它的活动旅馆。[2]人类也没有“免俗”,22%的英国人、22.5%的12岁以上美国人、67%的巴西人、80%的荷兰人和德国人、88%的法国人都曾经感染过弓形虫。
根据不同的研究,我国人口弓形虫感染率在全世界处于较低的水平,大约是5%-20%。[4]即便如此,我们身边的“弓形虫病病人”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同时,我们又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弓形虫感染很少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免疫功能良好的人群,第一次接触到弓形虫顶多会导致轻微的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疲劳、肌肉酸痛、发低烧或者是淋巴结肿大,用不了多久这些症状也会消失。不过对于那些免疫力十分低下的人,比如艾滋病患者和正在服用抗排异药物的器官移植病人来说,弓形虫则可能是致命的。非常酷的英国电影《猜火车》里,一个因吸毒感染了艾滋病的小伙子Tommy就死于弓形虫。
准妈妈的担忧
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是人们更关心的,那就是弓形虫可以穿过胎盘屏障,由母亲传播给胎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胎儿的健康会造成不小的风险。有研究表明[5],妊娠13、26、36周首次感染弓形虫的孕妇,胎儿感染率分别为6%、40%、72%,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1%、25%、9%。所谓的症状包括流产、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脑积水和致盲。要注意到,这里特别提到了首次感染,也就是说,这种风险仅存在于在妊娠期间第一次被弓形虫感染的女性中。谣言粉碎工综合了国内诸多文献的数据,孕期女性首次感染弓形虫的概率远低于1%。
弓形虫如何“上身”
那我们是怎样被弓形虫“上身”的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母婴传播以及极其罕见的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传播之外,最主要的途径是“虫从口入”。要么是被猫粪便污染的食物、器具和饮用水,要么是没熟的肉类。之所以特别提到猫,是因为在弓形虫复杂的生活史中,只有猫科动物能成为弓形虫的“终宿主”。换句话说,虽然弓形虫并不“挑剔”,但是它只有在猫科动物的肠壁里才能形成有传染性的“卵囊”,而在其他动物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繁殖,不能向外界散播它的后代。
这样看来,感染率高达七成的猫的确是个危险的分子。不过研究发现,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虫的猫在感染的最初两周内会通过粪便传播虫卵。而且,猫粪中的弓形虫卵囊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孵化”一天才具有传染性。如此算来,一个准妈咪养到一只刚好具有危险性的猫的概率十分的小。即便如此,如果可能的话,准妈咪们还是把打扫猫砂和猫舍这样的活儿交给笨手笨脚的准爸爸们干吧。
与养猫相比,包括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内的医疗机构都将食用不熟的肉类作为更危险的感染因素。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几位分子生物学家分析了来自英国各地肉店里的71份肉样品,结果发现38%都被弓形虫感染了。我国还没见到有类似的调查,相信结果也不太令人乐观。看到这里,那些热衷于吃涮肉和带血牛排的女读者们可要注意了,为了安全,还是暂时牺牲一下舌头吧。另外,谣言粉碎工建议您,厨房里生熟分开也是必要的。因为除了弓形虫,很多更烈性的微生物也会钻这个空子。
弓形虫的另类功效
让我们跟随谣言粉碎工暂且回到老鼠那儿去。在2000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的致命》的论文里,牛津大学的三名科学家发现,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非但不怕猫,反而主动往有猫尿痕迹的地方凑。真是“老鼠怕猫,那是谣言”。当然,结果就是,感染了弓形虫的老鼠更容易变成猫儿的美餐。如果从弓形虫的角度来看,这是再美妙不过的过程,因为前面咱们说过,只有在猫体内,弓形虫才能走完整个生活史,产卵向环境散播更多的弓形虫。这样一来,老鼠就变成了复制运输弓形虫的工具。至于为啥这样,科学家们还是一头雾水,推测是弓形虫影响了老鼠大脑的某些结构,促进了那些所谓诸如五羟色胺之类的快乐物质的分泌,让老鼠们变得勇者无畏了。
这不禁让人思考,感染了弓形虫的人是不是也会有点儿不一样呢?果真如此。罕见的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幻视幻听和意识模糊,以至于往往被当成精神症来治疗。同时,那些精神症患者中感染弓形虫的比例比普通人高。虽然不能解释所有的精神症成因,弓形虫至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8]
即便是在普通人群中,弓形虫似乎也与一些所谓的“气质”有点关联。捷克查尔斯大学的雅罗斯拉夫•弗莱格总结说,养猫的人更稳重,不爱猎奇;养猫的女人更勤奋;养猫的男人却更小心眼,爱嫉妒。这背后的原因可能都是弓形虫在作怪。
弗莱格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出人意料,在发表于2007年德国《自然科学》的一篇文章中,弗莱格和他的同事指出,最近感染过弓形虫的女性怀孕生男孩的概率高达0.608,平均才0.51,如果这个结果能经得起更多研究的考验,这将是第一种简便易行的生男方法,如果你不担心由此可能造成的胎儿发育不良等问题的话。
结论:
部分证实。 感染弓形虫确实可能给孕妇带来麻烦,甚至引发流产。但感染弓形虫的渠道有很多,猫(粪)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动物不能向外界散播弓形虫后代,可能的途径就是吃下含有弓形虫活体的生肉。做到不吃生食、厨房里的生熟分开,很容易就能杜绝这个途径的传染。而猫作为弓形虫唯一的主动散播工具,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首次感染的最初两周。准妈妈遇到这种危险猫咪的几率已经是非常低了,加上注意不要接触猫粪便,注意清洁和洗手,感染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的。弓形虫这样的人畜共患病听上去好像挺吓人,但其实更多的危险来自于那些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从这个角度说,各位准妈咪床上那只两条腿走路的动物才是你更该提防的。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06595号 商务合作微信:villa0329
小猫眼睛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里有异物,如沙子、沐浴乳、头发等,这些物质进入眼睛会造成刺激,引起眼睛红肿发炎。还有可能是因为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红肿。也有可能是被蜜蜂叮咬,观察猫咪眼睛周围是否有伤口。
应该先观察呕吐物的颜色,作出简单的判断。引起小猫咪呕吐的原因较多,常见的原因有暴饮暴食,患有肠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其次,若是肠胃疾病引起的,比如胃炎,吞食异物。最后,是病毒引起的呕吐的话,需要合理服用抗病毒药物、增加免疫力的药物。
小猫叫的原因有几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饥饿、紧张害怕、身体不适、发情等原因。首先,猫咪饥饿的时候会一直叫。其次,猫咪到了新环境或受到惊吓,感到紧张害怕。最后,猫咪受伤、患有疾病导致身体疼痛也会一直叫。
猫咪都是比较粘人的,一般的品种猫比本土猫会更温和、粘人一些。比较粘人的猫咪有布偶猫、蓝猫、金吉拉、银渐层猫咪、加菲猫等。其实只要主人和猫咪多加相处,和它们多玩耍、多抱抱它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论什么品种的猫咪都会特别黏主人的。
导致猫咪晚上一直叫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寒冷、饥饿、害怕等。需要注意室内温度,给猫咪保暖,给猫咪按时按量喂食,到新环境时,多和猫咪玩耍,促进感情。如果猫咪是刚好处在发情期,那么晚上叫也是正常的情况。主人可以将其配种,满足生理需要。
猫咪出现舔舐到体外驱虫药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呕吐、流口水等症状。舔舐大量驱虫药的话,会引起中毒,这时可以喂食猫草催吐,给猫咪清洗口腔。情况严重时,建议立马去宠物医院治疗。
猫咪是可以吃盐的,少量的盐分可以调节猫咪的食欲,促进肠道消化。但是不建议多吃。大量食用盐,会增加猫咪的肾脏负担,可能还会引起结石等疾病。
猫咪大概十至十五天就能睁开眼睛。刚睁眼的猫,眼睛是天蓝色的。这是正常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猫咪幼崽是比较脆弱的,要避免强光照射猫咪,影响猫咪眼睛的发育。
地址:江夏大道鸿发世纪城东门14号楼103号门面
电话: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号长青广场商务中心1层A座
电话:13397153577
地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门
电话: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号奥山创意街区5号楼独栋
电话:13377857323
地址:关山大道金地太阳城A栋C-8号
电话:18971692583
谢先孝主治医师
擅长犬猫传染病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细胞学检查和犬猫常规外科手术。
阳炳中执业兽医师
擅长大小宠疾病
黄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长麻醉学、常规外科手术
张雨龙高级助理
擅长猫科行为学、鼻腔疾病、内分泌疾病
陶虹宇药房主管
擅长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室检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