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里,七成宠物主人都给自家毛孩子配了保险。” 既是三只猫咪 “家长”、又是杭州怪兽宠物医院负责人的陈之昂,有着双重身份带来的独特洞察。从养宠人到行业从业者的转变,让他对宠物保险的价值认知愈发清晰:“买宠物保险基本不会亏,它不光能减轻看病时的经济负担,还会推着主人更主动地带宠物就医。”

近年来,随着 “毛孩子” 成为城市家庭的重要成员,宠物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毕马威中国的报告显示,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已从 2015 年的 978 亿元飙升至 2023 年的 592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5.4%,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8114 亿元。《2025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进一步指出,宠物食品以 52.8% 的份额稳居消费第一板块,宠物医疗则以 28.0% 的占比紧随其后,成为核心消费领域。
在 “宠物即家人” 的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为爱宠配置健康保障成了越来越多饲主的选择。数据显示,近两年部分险企的宠物险保费增速已超 100%。但宠物保险究竟是什么?它是值得入手的实用保障,还是暗藏套路的 “智商税”? coverage 范围包含哪些疾病?饲主又该如何挑选合适的产品?近日,潮新闻记者对话多位宠物主人、医院负责人及行业博主,试图还原宠物保险的真实面貌。
投保体验两极:有人理赔快捷,有人吐槽保障不足
“从我知道有宠物保险这东西起,就给家里猫买了。”2017 年,刚迎来小奶猫 “五仁” 的范米(化名),便开启了宠物保险的研究之路。“我们家不管是人还是猫,疾病险都配得很全,毕竟真的病不起。”
不过,2019 年她首次咨询宠物保险时,市场还远未成熟。“当时市面上的宠物险大多是责任险,比如狗咬人了能理赔,就算有医疗险,也得线下办理,有的还要求给宠物植入芯片,特别麻烦。” 无奈之下,给 “五仁” 上疾病险的计划只能搁置。
直到某购物平台推出 “宠物卡附赠保险” 活动,范米才终于为 “五仁” 拿到了保障。免费保险到期后,她又果断在某支付平台购入了付费的宠物疾病险。“刚开始最担心理赔问题,以前定点医院太少,总不能为了报销,去一家不靠谱或者离家超远的医院吧?” 养宠多年的范米坦言,饲主往往会认准信赖的医生,“好医生可遇不可求,要是他所在的医院不在报销范围内,真的很棘手。”
如今,养着两只猫的范米选择了每月 33 元的保险档位。“去年老二得了尿闭,治疗花了大概 5000 元,最后报了 1500 元,正好到了这个险种单病种的赔付上限。”
和范米选择同档位保险的陈林(化名),最近刚收到 472.5 元的理赔款。“前阵子家里猫得了胃炎,看病花了 675 元。确认就诊的是定点医院后,把医院开的发票线上传上去就行,操作挺简单的。” 陈林展示的报销单显示,理赔按发票金额的 70% 计算,29 小时就完成了审核,钱款很快到账,该事故剩余赔付额度还有 727.5 元。
但并非所有饲主都满意。陈星(化名)就觉得,宠物医疗险对付小病还行,遇上大病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大病治疗费动辄 1 万到 6 万元,但保险有额度限制,其实帮不上多大忙。” 她投保的医疗险每月缴 33.25 元,年保额 1.5 万元,可单次事故最多只能赔 1500 元。
宠物保险进化史:从 “无人问津” 到 “线上普及”
《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消费报告)》显示,2024 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 3000 亿元,宠物数量超 1.2 亿只,主人年均消费也稳步上升。在此背景下,早已不是新鲜事物的宠物保险,正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早在 2004 年,华泰保险就推出了国内首款宠物第三方责任附加险;2014 年,中国人保财险与中国畜牧业协会联合推出 “宠乐保”,一只叫珍妮的拉布拉多成为首个投保对象,标志着宠物医疗保险正式起步。但陈之昂坦言:“早期产品体验太差了,投保流程复杂、定点医院没几家、还得植入芯片,大家接受度很低。” 一位正在带宠物看病的饲主也回忆:“那时候根本没人愿意买。”
转折发生在支付平台入局之后。线上投保、直赔服务、流程透明化、定点医院扩容…… 一系列优化让宠物保险终于走进了大众视野。陈之昂介绍,目前市面上的宠物保险主要分三类:医疗险、责任险和意外险,其中医疗险是绝对主流。以猫咪医疗险为例,常见的三档定价对应不同赔付额度:月缴 18 元可享单次 500 元赔偿限额,34 元档对应 1500 元,68 元档则为 2500 元。“中间档卖得最好,狗的保费通常会更高一些。”
“只要三年生一次病,一年 399 元的中间档保费就回本了。” 无论作为医院负责人还是宠物主人,陈之昂都常劝身边人买宠物险,“一只猫三年保费大概 1200 元,只要得一次尿闭、肠胃炎这类常见病,理赔额很容易超过保费。它不赚钱,但能实实在在省钱。” 更重要的是,保险能缓解主人的决策焦虑:“不会因为钱的问题,犹豫要不要给宠物治病。”
目前,主流宠物险的理赔比例约为 70%,免赔额逐渐降低甚至归零,材料齐全的话通常三天内就能到账。但陈之昂也提醒,投保前一定要看清条款:“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肥厚型心肌病、髌骨脱位这些,一般都不赔。而且还有单病种年赔付上限、单次理赔上限、年度总限额等限制。”
不止于财务保障:“情感经济” 下的养宠刚需
“动物看病贵,因为人有医保,宠物没有。” 在宠物医院里,这句话道出了无数饲主的无奈。陈之昂从行业视角拆解了宠物医疗成本高的原因:人力与设备投入门槛高,且兽药价格远超人用药。
一家宠物医院的基础设备投入就需约 80 万元,包括 B 超、生化分析仪、麻醉机、呼吸机等;治疗过程往往需要一对一服务,遇上不配合的宠物,甚至得两三名工作人员协作,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药品方面,相同成分的兽药价格通常是人用药的 3 倍,且损耗率更高:“液体药开封后一个月内必须用完,按体重分药剩下的半颗只能扔掉,这些损耗最终都会加在药价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宠物保险成了饲主应对高额医疗费的理性选择。尤其当 90 后、00 后成为养宠主力,他们更愿将宠物视作 “家庭成员”,对医疗质量和风险保障的支付意愿明显更强。消费报告显示,多数主人将宠物保险视为 “情感经济” 的必要投入,而非单纯的财务工具。
在陈之昂的医院里,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有位主人为了让小猫活下去,每隔两三天就带它来输液,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 这种把宠物当家人的情况,如今越来越普遍。
也正因如此,宠物保险知识分享博主雷雨佳认为,单一份保险的保障可能不够充分。2018 年,她给第一只宠物猫 “六一” 买了宠物险,一续就是七年。起初只投了年保费 300 元的单份保险,后来发现赔付比例和单次报销上限都有限制,便开始为 “六一” 投保两份,并在社交平台分享经验、整理产品对比表,帮大家根据定点医院范围做搭配。
雷雨佳还注意到,目前多数宠物险只接受 10 岁以下宠物投保,且多为短期险:“一旦出险,次年能不能续保是个问题。” 为此,她专门整理了 “老龄猫投保攻略”,建议给年长宠物投保三份保险,并尽量保持其中一至两份不出险,以此提高续保成功率。
在她看来,尽管宠物保险越来越普及,产品性价比也在提升 —— 报销额度提高、单次限额增加,但部分条款仍有 “陷阱”:“比如有些公司把医院分成‘定点’‘非定点’,还加了模糊的‘中间类型’,在这类医院就诊不给报销,很不合理。”

“很多人等到宠物生病才想起买保险,那时候已经晚了。” 雷雨佳呼吁,保险公司应取消单次报销上限,增设 “保证续保 10 年” 条款,让主人投保更安心、理赔更省心。她也提醒饲主:“最好趁宠物健康时尽早投保,让保险分担看病的支出,成为它们生命里的一份安心保障。”
近日,第十三届 TOPS 成都宠博会正式启幕,这场宠物行业盛会,即便进入开展第三天,依旧热度不减。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内人头攒动,热门展位前的长队蜿蜒不绝,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丝毫未退,多款热销单品甚至早早售罄,再现 “手慢无” 的火爆场景。
接到母亲告知宠物狗 “小泰” 离世的电话时,临沂小伙乔捷(化名)的心瞬间沉了下去。他连夜驱车赶回故乡,一路被失去爱宠的悲痛包裹,更被一个现实难题困住 —— 该如何为陪伴自己多年的 “小泰” 料理后事。
暮色四合,淮北的公园小径与小区院落里,市民遛宠的身影日渐密集。“吸猫撸狗” 已从小众爱好演变为日常图景,背后是情感需求驱动下宠物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容。近年来,以陪伴价值为核心的 “它经济” 加速崛起,成为淮北城市消费升级的亮眼增长点,也推动当地宠物产业从基础服务向高阶生态跨越。
在日常养宠生活中,主人外出时忘记携带拾便袋的尴尬场景屡见不鲜,而设置在路边的宠物拾便袋 “应急箱”,恰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
在当代消费市场中,宠物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业态升级,其发展边界已突破传统的食品、用品等基础消费范畴,向着更具深度的服务体验与情感联结领域加速渗透。这一趋势的核心逻辑,在于精准锚定了现代社会 “陪伴缺失” 的情感痛点 —— 在 “孤独经济” 成为普遍社会现象的背景下,宠物经济将个体对情感寄托的需求,转化为驱动业态创新与跨行业融合的核心动能。
近日,据媒体报道,国内某省正式出台促进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 “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满足‘人宠共游’合理需求”,将 “宠物友好” 这一此前多由社会自发探索的领域,纳入官方政策支持范畴,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一段记录重庆市独居老人离世后,其生前饲养的爱犬坚守家中不愿离去,被救助人员带走时眼角含泪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与热议。
在上海长宁区的派特鲜生门店里,市民刘女士正陪着宠物犬 “旺旺” 在鲜食冷柜前挑选。冷柜中,三文鱼、兔肉配方的 “日日鲜便当” 整齐陈列,每款产品都醒目标注着 “可溯源”“零添加” 字样,售价从 9.9 元到 39.9 元不等。
“太省心了!直接把车开到小区地库,再也不用专门抽时间带宠物跑宠物店了。” 一位宠物主兴奋地分享道。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家宠物在家根本不配合剪指甲、洗澡,可到了移动洗宠车工作人员手里,却变得格外听话,全程乖乖配合。如今,上海宠物行业再添创新服务 —— 移动洗宠车,将专业洗护服务直接送到宠物主楼下,只需把 “毛孩子” 抱下楼,就能享受和宠物店同等的洗护美容体验。
当狗狗身着酷炫海盗装,惬意啃食澳洲安格斯牛排,在 3 万平米的专属乐园里尽情体验滑雪、泼水、乘热气球的乐趣 —— 这看似童话般的场景,并非幻想,而是 “酷爪家族” 联合创始人大命正在全力打造的宠物度假新生态。
上海现宠物拾便袋装置,京东联合天然百利启动城市宠物友好计划
在日常养宠生活中,主人外出时忘记携带拾便袋的尴尬场景屡见不鲜,而设置在路边的宠物拾便袋 “应急箱”,恰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
放大“陪伴”价值,宠物经济如何激发全链条创新
在当代消费市场中,宠物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业态升级,其发展边界已突破传统的食品、用品等基础消费范畴,向着更具深度的服务体验与情感联结领域加速渗透。这一趋势的核心逻辑,在于精准锚定了现代社会 “陪伴缺失” 的情感痛点 —— 在 “孤独经济” 成为普遍社会现象的背景下,宠物经济将个体对情感寄托的需求,转化为驱动业态创新与跨行业融合的核心动能。
当“携宠旅游”写入官方文件,须知宠物友好的前提得是文明养宠
近日,据媒体报道,国内某省正式出台促进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 “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满足‘人宠共游’合理需求”,将 “宠物友好” 这一此前多由社会自发探索的领域,纳入官方政策支持范畴,引发广泛关注。
独居老人离世宠物狗流泪不愿离开,救助者:正在救治它
近日,一段记录重庆市独居老人离世后,其生前饲养的爱犬坚守家中不愿离去,被救助人员带走时眼角含泪的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与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