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鬣狗以其独特的叫声而闻名,它们的叫声有多种类型, 短促高调的大叫:这种叫声通常用于遭遇战,如与狮子等天敌的对抗中。低音咕噜声:这往往表示对“外来客”的不欢迎,可能会伴随着驱逐行为。高音咕噜声:这种叫声多用于个体聚集之前,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交的召集信号。连续咯咯声:这种叫声类似鸟叫或人类疯狂的笑声,非常有特色,也是它们最为人所知的声音之一。
斑鬣狗还会使用不同的声音、姿势和信号与远处的部族成员交流,这些声音帮助它们在捕猎时协调行动或保持联系。这些声音包括恸哭、嚎叫以及其他多种形式。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斑鬣狗的叫声多种多样,有什么作用吗?
网上有一张流传度很广的照片,照片的内容是一只斑鬣狗咧着嘴露着牙,看起来就像是大笑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斑鬣狗的确会经常做出这种动作,而且往往会伴随着“嗤嗤”的笑声,所以斑鬣狗也被人们称为“笑鬣狗”。
那么这张表情的背后,是斑鬣狗真的在笑吗?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斑鬣狗做出这个表情并伴有嗤笑声,并不是它真的笑了,而是多发生于紧张的时候,比如遭到同类攻击,被族群驱赶时,被欺负的个体往往会展露出这种“笑容”。
这只斑鬣狗真的在笑吗?
当然,关于斑鬣狗的声音及行为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透彻的地步,所以目前谁也不敢说斑鬣狗没有“笑”这种情绪,毕竟千年前的庄子就曾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种大道理。
在影视作品和文学资料里面,斑鬣狗常常以“反派”的形象示人,比如著名的《狮子王》里面,斑鬣狗就被描绘为贪婪、阴暗的存在,遭到观众的唾弃,博物学家约翰·诺特也曾说过:“作家们都认为斑鬣狗缺乏勇气”。
此言或许有些夸张,但却很好地反映了斑鬣狗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地位,事实上人们对它的偏见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其实斑鬣狗是非常聪明而强大的存在,且不说它们形成的庞大群体能与狮群匹敌,单单是论“沟通能力”这一方面,就领先于绝大多数动物之上。
《狮子王》里的斑鬣狗形象
鬣狗家族
我们常说的鬣狗一般代指斑鬣狗,但实际上能够被称之为鬣狗的动物一共有三种,它们就是鬣狗科、鬣狗亚科下的三种动物,分别是斑鬣狗、棕鬣狗及条纹鬣狗,虽然鬣狗科土狼亚科下的唯一物种:土狼,在广义上也能够称之为鬣狗,但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人将土狼称作鬣狗的。
相较于犬科、猫科等家族来说,鬣狗科就一共4个物种,算是“人丁凋零”,这4种动物的分布范围加起来,跟历史上狮子的分布范围极其相似,主要集中在除刚果盆地核心地带、撒哈拉沙漠核心地带以外的大部分非洲地区,及西南亚一带。
鬣狗科4种动物
人们经常将鬣狗认为是犬科动物,的确“狗”字很有误导性,但是你知道吗?实际上鬣狗跟猫科动物的亲缘关系,比跟犬科动物的亲缘关系要更近一些,但也并非是少部分人说的鬣狗属于猫科,严格来说鬣狗科的所有成员,都属于猫型总科。
在传统分类里面,食肉目下有犬型亚目和猫型亚目,犬型亚目下面又包含犬科、熊科、鼬科、臭鼬科、浣熊科、小熊猫科、海狮科、海豹科及海象科;猫型亚目下面则包含猫科、灵猫科、獴科、食蚁狸科、双斑狸科及鬣狗科。
鬣狗科的分类关系
后来分类学更新之后,在现代分类里面,犬型亚目及猫型亚目都被降级为犬型总科和猫型总科,但鬣狗科及猫科仍被分类在猫型总科里面,而犬科也在犬型总科里面,所以在亲缘关系上面,鬣狗跟猫自然要比犬亲近一些。
在鬣狗科4种动物里面,斑鬣狗是体型最大,实力最强的存在,雄性斑鬣狗体型比雌性小,整个物种的体重范围多集中在40-70千克之间,体重受地域分布影响很大,比如赞比亚附近的斑鬣狗体型巨大,即便是成年雄性个体平均体重也有67.6千克,而雌性平均体重能达69.2千克。
斑鬣狗
斑鬣狗的叫声,重要的信息传递载体
看过相关纪录片,或者有过非洲野外相关经历的朋友可能知道,斑鬣狗能够发出多种声音,而且大多数都比较瘆人,尤其是在夜间,如果在野外听见斑鬣狗叫,都能吓出一身冷汗。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斑鬣狗能够发出大致11种类型的声音,而且每一种声音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对它们的日常生活交流来说至关重要。2011年《纽约时报》上有一篇报道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斑鬣狗的叫声及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作者是动物学家凯·霍尔坎普,一个专门研究鬣狗的学者。
斑鬣狗几种典型的叫声,及所代表的含义:
短促的大叫,音调较高,一般是在与狮子等动物发生遭遇战时发出;低音咕噜声,往往表示对“外来客”的不欢迎,紧接着很可能做出驱逐行为;音调较高的咕噜声,一般用在个体聚集之前,可以理解为聚会的前奏音;类似于小狗的一系列喊叫,通常是在被追逐或者受到攻击时处于弱势的一方发出;高音叫喊,类似于“咯咯笑”,一般是在被咬时发出;低吼声,往往是遭受到攻击时,反击的前奏音;快速轻声喊叫,多发于攻击大型猎物,或者被狮子追逐的时候;长时间叫喊,遇上其他群的鬣狗时,多半会发出这种声音,代表着警惕;普通尖叫,平均叫喊声为5-6次,这种声音经常出现,用在多种场合,一般理解为日常的打招呼。当然斑鬣狗幼崽在饥饿的时候,也会发出一些声音,但相对于成年鬣狗来说,它们发出的声音种类则少很多,多数为“絮絮叨叨”的叫声,表明想吃东西了。
目前人们对斑鬣狗叫声的研究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许多叫声的具体含义还不是很明朗,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前的研究成果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无论怎么研究,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斑鬣狗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语言大师”,作为一种社会属性高的动物,群内个体之间的交流极为重要,而斑鬣狗除了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之外,还拥有丰富的叫声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使得它们群内个体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点对于整个物种的生存与发展来说,都十分有利。
在动物世界里面,声音是最重要的信息传递载体之一,人类已知的能够发声的动物,其声音基本上都能够传递信息,当然一些不能发声的生物,则能够通过视觉、化学物质等方式传递信息,也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关于斑鬣狗通过声音交流,其内容的精细化程度有多深?目前还没有盖棺定论性质上的研究,即人们无法判断出它的哪一种声音类型,是准确说“这块肉给我了,谁都别抢”,甚至都不知道交流的深度能否达到此层级上,而想要了解背后的答案,只能期待未来科学研究能有所突破。
斑鬣狗叼着肉
斑鬣狗的叫声,不止于交流
在早年的研究中,人们普遍把精力放在破译动物叫声所代表的含义上面,即“聊天”的内容上面,但200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向人们揭露了其实斑鬣狗的叫声,所涵盖的信息量十分丰富,甚至能够起到辨别身份的作用。
在自然界里面,许多动物身上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比如老虎身上的条纹、非洲野犬身上的斑纹,每只个体都是的,没有完全一样的两只个体,所以这是辨别个体之间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研究人员发现,斑鬣狗的叫声,就包含了个体的基本信息。
老虎的条纹
研究人员研究了60只来自不同族群,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等覆盖所有基本变量的个体,记录下了117次大叫,并进行声学细节分析,后来发现斑鬣狗的年龄、体型大小、地位等级等基本信息,都能够在叫喊声中得到体现,即斑鬣狗的某段特殊叫声,能够包含该个体的一些基本信息,就像是它的牌照一样。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斑鬣狗年龄的增大,其叫声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另外,由于雌性斑鬣狗体型较大,其胸腔也更大,所以雌性斑鬣狗的叫声会比雄性的更加深沉。
通过对斑鬣狗的生态地位及生活习性的仔细研究,会发现声音对于斑鬣狗的影响远远不止于信息交流的层面,生活中的所有场景,几乎都伴随着叫声。
在非洲大草原上,斑鬣狗最主要的对手就是狮子,长期以来,斑鬣狗被冠以“无耻小偷”的名号,专门找准机会抢夺狮子、豹子等动物捕获的猎物,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狮子抢夺斑鬣狗的猎物,要远比斑鬣狗抢夺狮子猎物的情况多得多,毕竟实力摆在那里,而斑鬣狗也是非常高效的猎食者,在同一生境中所捕获的有蹄类动物数量不会比狮子少,它们95%的食物来源都靠捕猎。
斑鬣狗捕食场景
草原上,狮子依靠绝对的实力,经常在别的动物那里“抢粮”,而斑鬣狗就是主要的被抢对象。由于斑鬣狗在猎物的喜好上面,与狮子出奇的相似,都是以中大型有蹄类为主,所以在同一生境中,狮子会格外留意斑鬣狗的动向,这其中有生存竞争上面的原因,也有我们前面说过的:为了食物!
那么狮子是如何“锁定”斑鬣狗动向的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听声音,当狮子听到斑鬣狗叫声的时候,就会慢慢地接近它们。
斑鬣狗与狮子产生冲突
而对于斑鬣狗来说,自己辛辛苦苦捕获到的猎物,自然不希望被狮子抢走,所以它们为了降低被大规模狮群袭击的风险,往往会分散成多个小团队的形式外出猎食,使得范围内的狮子,无法集中在一个声源上面。
当然,在遇到狮子袭击,或者捕猎大型动物的时候,斑鬣狗又能通过叫声,聚集附近的个体,从而应对困境。既然斑鬣狗的叫声能吸引来比它强的狮子,自然也能“吓退”比它们弱的对手。
比如猎豹,猎豹在经历每一次捕食过程之后都极度虚弱,此时如果有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前来,轻则猎物被抢,重则死亡,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一旦猎豹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听到了斑鬣狗的叫声,往往会远离这片区域,以规避风险。
斑鬣狗抢夺猎豹的食物
动物的叫声,对于它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极为重要,但多数都体现在生活场景上面,不过你知道吗?其实声音的“魔力”远远不止于此。
在猫科动物里面,像老虎、狮子一样会咆哮的物种,就无法发出猫咪一样的“咕噜”声,而能发出“咕噜”声的猫科动物,就一定不会咆哮,这个知识点很多野生动物爱好者都知道,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其实猫科动物的这种“咕噜”声,还有缓解紧张、促进组织再生和骨骼愈合的作用。
2001年10月29日《美国声学学会杂志》第110卷,第5期上面的一篇研究论文,就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大致意思就是猫咪发出的“咕噜”声,其声音频率在25-150赫兹之间,这个范围内的声音频率能促进骨骼愈合。
猫
人们对斑鬣狗深深的误解
一直以来,斑鬣狗在影视作品和文学资料里面都是以不好的形象出现,所以人们对这种动物产生较多的误解一点也不奇怪,最典型的两个关于斑鬣狗的谣言,一是前面提到的它们总是抢夺其他动物所捕获的猎物,二是关于咬合力方面的,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首先斑鬣狗作为草原生态系统下最重要的食肉动物之一,其生态位实际上与狮子所处的生态位相差无几,在某些“无狮”的区域里面,斑鬣狗能够完全替代狮子的生态作用,斑鬣狗群完全有能力捕获角马、瞪羚等草原上常见的大型有蹄类动物;
另外,斑鬣狗群居且食量大,在拥有大量“清道夫”的草原上,依靠捡食腐肉,根本无法满足生存所需,所以稍微一想也知道,斑鬣狗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必定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捕获大型猎物。
斑鬣狗捕食角马
关于斑鬣狗咬力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人们之所以会认为斑鬣狗的咬力比狮子大,事实上不怪大家,是因为早期国外一档科普节目的不严谨所致。
这档节目的中文名字叫《巨齿钢牙》,节目里面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测量了成年狮子和亚成年鬣狗的咬力,由于实验误差极大,所以数据不具备任何参考意义。
大致的做法就是用肉包裹金属测力装置,吸引狮子去咬,这时我们看到狮子叼起肉就跑,实验测得咬力数据为227千克,狮子再次跑回来咬时测得311千克;而测量斑鬣狗咬力的时候,研究人员找来了一只一岁大的亚成年鬣狗,只要这只斑鬣狗咬住金属测力装置,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奶水流出,此时测得鬣狗咬力数据为271千克,研究人员理所应当的得出了斑鬣狗咬力大于狮子的结论。
节目上测量狮子咬力的场景
但是看懂了这个实验过程的朋友,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首先狮子叼起肉所用到的牙齿为犬齿及门牙,且根本不需用尽全力去咬,所以测得的数据并非是狮子的极限咬力;
其次在测量斑鬣狗咬力的时候,用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咬力越大,流出的奶水就越多,这只斑鬣狗为了获得食物,会尽可能地去咬住金属测力装置,从而人们得到的数据较为接近极限值,但咬住装置的却根本不是犬齿,而是裂齿,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
节目上测量斑鬣狗咬力的场景
那么斑鬣狗与狮子的咬力究竟有多大呢?2005年《生命科学》上的一篇论文能够为我们解开谜题,作者是悉尼大学生物科学院的斯蒂芬·罗等人。
研究结果上显示颅骨长度为33.41厘米,宽度为24.81厘米的成年狮子,其犬齿咬力为1768N,咬力商(动物咬力除以体重的商的回归)为112;颅骨长度为23.64厘米,宽度为16.73厘米的成年斑鬣狗,其犬齿咬力为773N,咬力商为117。由于动物咬力受体重、年龄、身体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狮子平均体重远比斑鬣狗平均体重高,所以单纯以犬齿咬力来比较,狮子是远胜于斑鬣狗的,如果说斑鬣狗的单位咬力比狮子大,那么就是正确的。
斑鬣狗
其实在看待自然界某一种动物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受认知水平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对该种动物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差,斑鬣狗在人们心中的“名声”很差,但仔细了解这种生物之后,你会发现它们真的很强大,尤其是就声音交流这方面,在动物世界里,能够做到斑鬣狗这个层级的不多,况且目前关于鬣狗叫声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还能发现更多奥秘和惊喜。
真正的非洲斑鬣狗是怎样的?
谈起斑鬣狗,可能很多人都会报以鄙夷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十分令人讨厌的动物,加上如今许多编辑的添油加醋或者刻意宣传,导致斑鬣狗猥琐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抛开我们固有的成见,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斑鬣狗的话,你会发现这一种生物,还是挺有意思的,它的身上也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斑鬣狗种群之间的关系,就比我们想象中得要好很多,也更团结。
斑鬣狗群
鬣狗家族很多人将斑鬣狗简称为鬣狗,但是严谨地论的话,这是有歧义的,毕竟能够被称为鬣狗的动物,可不止斑鬣狗一种,鬣狗家族虽然“人丁”不旺,但也不止斑鬣狗这一根独苗,还有棕鬣狗、条纹鬣狗及土狼,它们共属于鬣狗科,其中斑鬣狗、棕鬣狗、条纹鬣狗属于鬣狗科下的鬣狗亚科,土狼单属土狼亚科。整个鬣狗家族里面,斑鬣狗是体型最大,战斗力最强的。
鬣狗科成员
一般来说,大多数哺乳的体型都是雄性大于雌性,但是斑鬣狗却是反过来的,雌性鬣狗的体型要比雄性稍大一些,体重差大约是3-7千克。
斑鬣狗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从历史分布上看,斑鬣狗曾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到如今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西非地区,其栖息地被分割成零零碎碎,斑鬣狗的生存也遭遇了危机,全球总个体数预估在27000-47000之间,其中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塞伦盖蒂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加起来有7700-8700只,另外,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也有1300-3900只。
鬣狗分布图
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斑鬣狗亚种之间的体型也略微有些差异,比如赞比亚地区的成年雄性斑鬣狗平均体重为67.6千克,雌性为69.2千克;塞伦盖蒂草原上的成年雄性斑鬣狗平均体重则为49.8千克,雌性为54.2千克;
而已经绝种的欧亚地区的鬣狗,其成年个体平均体重甚至达到了102千克,这是相当大型的鬣狗,甚至能够与苏门答腊虎相提并论。
斑鬣狗真的不爱干净吗?关于斑鬣狗,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误解就是“不爱干净”,甚至到了邋遢的地步,其实这只是人们用人类的观点去看待野生动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加以评判罢了。
鬣狗之所以给人“不干净”的形象,主要来自其两个习性,捕猎用掏肛、吃腐肉。先来说说斑鬣狗吃腐肉这件事,到现在为止,仍然有不少人认为斑鬣狗是食腐动物,其主要食物来源便是腐肉,但是有研究表明,这是错误的认知。
鬣狗捕猎图
鬣狗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它们会吃腐肉,但绝对不是以腐肉为主,它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靠捕猎,它所捕杀的猎物数量不会比狮子少。
斑鬣狗单独捕猎时成功率大概是26%,但是当它们成群攻击猎物时,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46%,接近一半,也就是说当它发起两次进攻时,差不多就能抓住一头猎物,这样的高超狩猎技巧与任何动物相比,都不会逊色。
另外,单只斑鬣狗每餐至少能够吃掉14.5千克的肉,所以,鬣狗又怎么会以腐肉为主呢?
棕鬣狗
斑鬣狗的捕食对象很广,大多数食草动物及少部分食肉哺乳动物都是它的猎食对象。要说到吃腐肉,鬣狗科的另外两位兄弟可比斑鬣狗强太多了,比如棕鬣狗,是有名的“清道夫”,但为何它的这方面“名气”没有斑鬣狗大呢?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先入为主的主观认知罢了。
另外,说到斑鬣狗,有一项研究发现,或许能够稍稍改观下人们对斑鬣狗的印象,因为人们发现,斑鬣狗会在其巢穴附近建立“化粪池”,这是不是意味着斑鬣狗也很爱干净呢?
在两个古老的西班牙人类考古遗址,研究者们在某个坑里发现了一堆斑鬣狗的粪便化石,数量之多超过了单只鬣狗所能产生并遗留下来的数量,另外根据粪便化石的大小、形状、成分等众多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粪便来自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个体,也就是说这个坑是斑鬣狗们用来专门排泄的,人们推测它们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保持洞穴附近的干净卫生,减少细菌滋生,以及标记领地。
人类考古遗址发现的鬣狗粪便化石
斑鬣狗的这一行为被保留了下来,如今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的现代斑鬣狗,也会在洞穴附近刨一些坑,专门用来排泄。
自然界中有类似举动的动物有很多,比如水獭和獾子,也会专门到某一固定的地方排泄。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事物会受固有认知所影响,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就拿斑鬣狗来说,它们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邋遢”。
掏肛只是为了生存再来说说“掏肛”,这是提到鬣狗捕猎,必会涉及的一个词汇,大致意思就是斑鬣狗在捕杀猎物时,不是像老虎一样咬住猎物脖子以求一击致命,而是撕咬猎物大腿、尾巴上部等地方,最终导致脱落,肠子内脏外流,整个过程十分残忍。
也正是因为这种捕猎方式,斑鬣狗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如果站在野生动物的角度,站在鬣狗的角度,掏肛则是它们捕猎最经济的方式。
两只鬣狗捕杀小水牛
猫科动物之所以会采取咬脖子的方式,主要是它们的捕猎方式决定的,猫科动物擅长伏击,咬住脖子待猎物窒息是最适合的方式,而鬣狗的捕猎方式则是靠追捕,它们耐力十足,能够长时间尾随猎物,直到合适的时候才出手。
不同的捕猎方式造就不同的手段,鬣狗在追击猎物时,很少有机会咬到脖子,而咬后腿等部位是最直接的,所以对于鬣狗来说,它们可能没想那么多,能咬到哪里是哪里。
老虎捕猎图
斑鬣狗群对食物需求量很大,所以斑鬣狗的捕食对象也都是角马、牛羚、黑斑羚等体型较大的动物,斑鬣狗成年个体肩高为70-91.5厘米,这种高度在追击时刚好差不多就能够到这些食草动物的尾巴上部,“掏肛”就理所当然了。
另外,“掏肛”也是鬣狗捕猎最为经济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腹部、身体后半部等都是薄弱的地方,例如大象在遇到大型狮群时会尾巴朝内头朝外,围成一个圈,把自己最薄弱的地方隐藏起来;又比如斑鬣狗在遇到成群非洲野犬攻击时,也会采取半蹲的防御姿势,将自己薄弱的地方保护起来。
所以,鬣狗没有狮虎般的体型及力量,采用“掏肛”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能量,提高捕猎成功率,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草原上的语言高手提起斑鬣狗的叫声,的确够瘆人的,斑鬣狗能够发出多种声音,而这些声音通常包含着重要的信息,能够帮助它们达到交流的目的。《纽约时报》在2011年的时候刊登过一篇文章,内容就是动物学家凯·霍尔坎普对鬣狗声音的研究,报告上详细地描述了斑鬣狗几种叫声所代表的含义,对人们了解斑鬣狗这种生物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斑鬣狗
当斑鬣狗被攻击时,会边逃跑边发出喊叫声;当斑鬣狗发出快速的高呼声时,则表明它发现了猎物,附近的同伴就会前来;当幼崽需要吃奶的时候,会发出快速的“噫噫”声,以便提醒母鬣狗;当两只斑鬣狗相遇时发出尖叫声,则表示它们在打招呼;当斑鬣狗生气时,就会发出深沉的咆哮声。当然,人们对鬣狗发声的研究仅仅是“九牛一毛”,且人们也不可能完全明白斑鬣狗每一种叫声的准确意思,比如在追捕猎物的时候,究竟哪一句是说“你负责前面包抄,我负责断后”,我们不知道,甚至不知道有没有这层意思,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斑鬣狗确实能够通过不同的叫声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达到成员间相互交流的目的,这个技能,在动物界里面是比较顶尖的。
斑鬣狗
斑鬣狗的叫声传递出来的信息丰富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某一只斑鬣狗所发出的声音能像是“身份证”一样,能够迅速让同伴识别出它。
2007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对60头斑鬣狗的117次声音进行分析,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人们发现斑鬣狗的某种特定叫声,甚至能够包含其年龄、体重等多种基本信息。
另外,斑鬣狗的叫声也深远地影响着它们的生活,比如当猎豹听见鬣狗叫声之后,会远离该区域进行捕猎。
斑鬣狗种群之间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团结说到团结,可能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狼群,但是今天我们说的斑鬣狗,在这方面与狼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斑鬣狗是非常团结的动物,它们种群之间很少发生大规模、惨烈的争斗。
斑鬣狗群内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一般来说由一头体型最大、实力最强的雌性鬣狗担任首领,在群内地位最尊贵,雄性鬣狗地位最低,甚至比幼崽还低。
群成员之间很少发生争斗,即便有争斗,大多也是“点到为止”,一旦发生较为惨烈的打斗,“鬣狗女王”马上会出现制止,这个时候争斗的双方都会乖乖“熄火”。
斑鬣狗
大自然的动物们为了防止近亲繁殖,都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方式,比如狮群里面的雄狮会离家出走,而斑鬣狗群也一样,群内的雄性幼崽会在2岁的时候离开自己的群,然后去加入另外的一个鬣狗群,而别的群里面出走的雄性鬣狗,也会被这个群所接纳,这样斑鬣狗群与群之间就完成了一次“换血”。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斑鬣狗对入侵领地的其他鬣狗也不怎么会赶尽杀绝,而是稍微驱赶一下就行,毕竟不同群的鬣狗,或许多多少少有点沾亲带故。
斑鬣狗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是想要让大家说斑鬣狗的好,想要表达的只是希望人们不要带着人类的有色眼镜去看待野生动物,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下,经过长久的进化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无关好坏。
斑鬣狗虽然不受待见,但是其对于世界动物资源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目前斑鬣狗处于低危的生存状态,报复性捕杀、栖息地丧失等也正威胁着斑鬣狗的生存,总之一句话,请大家善待这种野生动物吧!
斑鬣狗怎么读
斑鬣狗的读法为bān liè gǒu。
斑鬣狗是食肉目鬣狗科斑鬣狗属哺乳动物,头大,耳宽圆,皮毛粗糙,相对较短。颜色为棕红色到土,随年龄增大而变淡,尾巴和鼻子为黑色。因其颈部生有一丛鬣毛,身上长满斑点而得名。斑鬣狗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直到南非除热带雨林以外的较开阔地区,栖息于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半沙漠地区以及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
成家族群生活,有特定领地,以巢穴为中心活动,以动物、动物尸体和植物为食。全年繁殖,雨季为产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产两仔。斑鬣狗最著名的是其咯咯的叫声,像鸟叫一样,类似人类疯狂的笑声。其心脏很大,且耐力惊人。同时也是游泳能手,可以控制浮力及闭气在水底行走。
生活习性
斑鬣狗的族群可以包括5—90个成员,并由一只雌性所带领。族群的生活主要是围绕在巢穴附近,只有幼崽会生活在巢穴内。每一族群都是一个永久的社会群体,族群是由复杂的社会阶级所影响,甚至幼崽会在学懂行走前就可认识这个观念。雌性是支配的成员,接着是幼崽,而成年雄性则是最低层的。
斑鬣狗是夜行性猛兽,它们白天在草丛中或洞穴中休息,夜间出来四处游荡,到处觅食。它们单独地、成队地或几只一起去猎食,有时40—60只一起有组织地对大动物斑马、野牛等进行围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斑鬣狗
为什么说斑鬣狗是强大而聪明的社会性动物?
很早之前就想对斑鬣狗作一个全面的介绍,尤其是从真人版《狮子王》播出之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了。之前对于斑鬣狗的介绍,知识点都过于碎片化,可能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一看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种动物,但是若想全面认识这种动物,单靠零碎的知识是不够的。
在动物界,斑鬣狗所受到的诋毁是非常多的,它被认为是自然界里面“最阴暗”的动物之一,是十足的“恶棍”,这种偏见在整个人类文化历史上屡见不鲜。
《狮子王》中的斑鬣狗
1886年,博物学家约翰·诺特在文章里面写道:“所有的作家都认为鬣狗缺乏勇气”,这并没有夸张,事实上关于鬣狗的这种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
人们甚至提出了用心脏来作为衡量勇气强弱的条件之一,将斑鬣狗与兔子、老鼠等我们已知明显弱小而谨慎的动物混为一谈,这对斑鬣狗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实际上它们是强大而聪明的捕食者。
斑鬣狗
斑鬣狗与鬣狗家族可能很多人从“鬣狗”这个词会联想到犬科动物,认为鬣狗也是野生犬科动物,但是实际上它们单独一科,就叫鬣狗科。在这里还要普及一个有趣的知识点,其实鬣狗跟猫科的亲缘关系甚至比犬科的要近一些。
在传统分类上,鬣狗科与猫科、獴科、灵猫科等都被类到食肉目猫型亚目下,而犬科与熊科、浣熊科、鼬科等则被分类到食肉目犬形亚目下。若从现代分类来看,猫型亚目、犬形亚目统统被降级为猫型总科、犬型总科,但猫科、鬣狗科等仍是在猫型总科下面,而犬科、熊科等在犬型总科下。
物种演化至今,鬣狗科算得上是“人丁凋零”了,一共就4属4个物种,分别是:斑鬣狗、棕鬣狗、条纹鬣狗与土狼,虽然这4种动物都能够被称之为鬣狗,但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不会将土狼认为是鬣狗,它已经演化成一种食虫的动物了。
棕鬣狗、条纹鬣狗虽然比土狼要强许多,但是却无法与强大的斑鬣狗相提并论,另外,人们常说的斑鬣狗是食腐动物,这是不对的,相对于它的这两个“兄弟”,要少太多了。
在地域分布上,条纹鬣狗是鬣狗科里面唯一一种亚洲有分布的物种,主要栖息地在非洲东北部及亚洲西南部,全球估计有一万只成年个体;
栖息地最少的是棕鬣狗,仅分布于非洲南端一角,是目前最稀有的一种鬣狗,全球野生数量预估不超一万只;
斑鬣狗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个体数量在27000-47000之间;
土狼的栖息地与棕鬣狗、斑鬣狗都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合,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及南部地区。
鬣狗科物种分布图
斑鬣狗是鬣狗科里面现存最具知名度,也是体型最大、攻击力最强的物种,雌性长得比雄性大,比如赞比亚的雌性斑鬣狗平均体重为69.2千克,雄性平均体重为67.6千克。
斑鬣狗长得很有特色,在幼年时毛色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成年之后主要呈现浅灰棕或者黄灰色,身上有深褐色斑点。体型整体像犬,但是前肢长后肢短,看起来肩高而臀低,这其实是一种进化的结果。
从形态学上看,斑鬣狗的臀部较小且圆,所以不易被其他动物抓住后面,正所谓“掏人者,人恒掏之”,了解斑鬣狗捕猎方式的人,都知道这种身体构造的好处。另外,这样的造型虽然不能赋予斑鬣狗优美的体态和较快的速度,但是却给了它强悍的耐力。
亚里士多德曾把斑鬣狗描述为“极其喜欢腐肉”的一种动物,这也是大多数人认为斑鬣狗“很臭”的原因,在坦桑尼亚的卡古鲁人认为,斑鬣狗会挖掘死人的坟墓,所以它们的身上总有一股腐臭的味道,但是IUCN SSC鬣狗专家组的Arjun Dheer和棕鬣狗研究计划的创始人Ingrid Wiesel都曾表示过,斑鬣狗的身上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臭味,它的确能够从腺中产生一种物质用来标记领地,但是若论臭味,非洲野犬可要臭得多。
非洲野犬
雌性主导斑鬣狗社会大多数群居的动物,都是由雄性个体领导的,但是斑鬣狗恰巧是那些例外中的一种。斑鬣狗的群体大小,是根据环境和当地猎物丰富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从几只成员到上百只不等,比如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猎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大的斑鬣狗群成员甚至能达到120只,而在一些贫瘠的沙漠地带,大多数斑鬣狗群都维持10个成员左右。
在一个群体中,往往由一只经验最为丰富的雌性鬣狗为首领,被称之为“头号雌性”,在鬣狗群中具有绝对的地位,起到了调和群内矛盾,决定大小事务的作用,其后代中的优势雌性在未来如果没有发生其他情况,会继承母亲的位置。
在斑鬣狗群里,雌性的地位要比雄性高,即便是地位最低的雌性,也比地位最高的雄性高,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子?这其实与它们特定的生活方式有关。
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大多数动物都会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规避方法,比如老虎中的雄性后代,会尽可能地远离母亲而居,狼群中的大多数雄性后代长大后会离群,然后创建或者加入属于自己的狼群,而斑鬣狗这个物种规避近亲繁殖的方式就是雄性鬣狗会在2岁半的时候离开原生家庭,去加入新的鬣狗群,而本群又会接纳其他群出走的雄性。所以雄性斑鬣狗的流动性很大,地位自然就低。
斑鬣狗群里面的等级制度跟封建王朝里面的等级制度有点类似,“头号雌性”的后代会比其母鬣狗及其后代的地位高,幼崽的地位排序,很大程度上要看其母亲的社会等级,高等级的幼崽所享受的资源是比较多的,比如当自己的亲生母亲不在身旁时,低等级的成年雌性鬣狗,会优先照顾它们,其次才是一些低等级的幼崽。雄性鬣狗是不参与育幼的,但也有观察发现,它们与自己亲生的幼崽有较紧密的联系。
斑鬣狗的社会,是一个不断与融合的社会,虽然它们具有较高的社会性,能结成大型的联盟,但是在大多数时候,群内的成员并不会聚在一起,它们单独或者组成小群体觅食、玩耍,当遭遇狮子等外敌时,这些平时零散的成员,就会在头号雌性的呼唤下迅速团结在一起,甚至一些平日里相互敌对的几个鬣狗群,也会通过短暂交流形成目的一致的超级团体,用以对抗狮群。
斑鬣狗与狮子
显然,斑鬣狗的社会比我们熟知的其他食肉动物的社会要复杂得多,它们通过融合来扩大势力,形成超级联盟与狮群抗争,又通过来使个体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
斑鬣狗的身份等级很少会被另一只斑鬣狗所取代,但有时候一些高等级的斑鬣狗会通过侵略低等级的鬣狗来维持自己的等级位置。
斑鬣狗是高效的掠食者每当提起斑鬣狗,网上总是出现一面倒的声音:“食腐、食腐”、“抢夺、抢夺”等等,很多并不熟悉斑鬣狗的动物科普作者,因为看了一些非权威的文章之后也成了这类谣言的推波助澜之力,将斑鬣狗描绘成一种懒惰的“强盗”,认为它们主要从狮子、豹子等动物的口中抢夺猎物,但是实际上斑鬣狗也是一种积极的捕食者,且非常高效,其95%的食物来源都是依靠捕猎,而并非依靠抢夺或者捡食腐肉。
斑鬣狗常抢走狮子的食物?这是对它的误解,虽然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竞争,斑鬣狗与狮子的栖息地存在很大的重叠区域,在这片区域里面,两者食性相同,对生存需求的竞争异常激烈,斑鬣狗的确会抢走狮子的猎物,但是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多,事实刚好反过来,由于在体型和力量上,狮子都强于鬣狗,实际上狮子从鬣狗口中抢走的猎物要远比鬣狗从狮子口中抢走的多。
斑鬣狗与非洲野犬争食
在《狮子王》里面,狮子被描绘成了一个正义的角色,它们承担着守护草原平衡和谐的重任,而将斑鬣狗描绘成生活在光秃秃的谷地里的阴暗生物,或许这是出于电影艺术方面的考量,但若有人信以为真,那就大错特错了。
斑鬣狗是草原上最重要的食肉动物之一,其所处的生态位与狮子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的重要性要比狮子大很多,斑鬣狗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掠食者,虽然狮子也是,但是对于食物的接受度,斑鬣狗要比狮子更不挑。
在非洲的某些区域里,斑鬣狗甚至是当地最大的“清道夫”,对防止疾病传播,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斑鬣狗捕猎
斑鬣狗的捕猎效率很高,它们是最具社交的动物之一,很多时候都团体合作狩猎。由于肩高臀低的身体构造,斑鬣狗速度并不快,却耐力惊人,很多时候都是依靠耐力强取胜的。
很多人说斑鬣狗的捕猎方式太过于残忍,比如在捕食斑马的时候,会在奔跑中将斑马臀部及腿部的表皮撕咬下来,最终斑马不断变虚弱,从而被鬣狗捕获。但是我想说的是,生存本就是一项残酷而没有感情的运动,斑鬣狗的这种狩猎策略正式基于它们的强耐力,将一切利用最大化的结果。
斑鬣狗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胆小的生物,主要体现在它们攻击其他动物或者捕猎上面,总是采取试探的方式,缺乏“决一死战”的勇气,但这也是它们将自身优势最大化的体现。
斑鬣狗耐力极佳,它不断地试探,就是为了不断确认对手还剩多少战斗力,这或许可以理解为“胆怯”,但我更愿意称之为聪明。与其像“平头哥”蜜獾一样“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斑鬣狗的这种方式才是赢得长时间战斗的关键,它有足够的耐力,将对手的气力耗尽,同时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轻易受伤。
蜜獾
斑鬣狗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事实上斑鬣狗的确够聪明,有研究者曾用一种金属的拼图盒子来测试肉食动物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盒子经过设计,里面放有肉食,只能用技巧来打开,单纯靠蛮力是开不了的。
然后研究者测试了北极熊、豹子等一众肉食动物之后,发现那些表现得比较好的动物,基本上都是社会性比较高的动物,换句话说社交能力强的动物往往越聪明,而斑鬣狗则公认是食肉动物中最具社交性的,它们有着最复杂的社交行为和最大的群体规模。
斑鬣狗的聪明才智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上,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在斑鬣狗社会中生存,这个生存不仅要解决“活着”的问题,还要解决“活得好”的问题。斑鬣狗的大脑已经进化成能够记得住每个种群中每个成员的声音及身份等级,这种认知能够帮助它在日后遇见同类时究竟采取何种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当两只斑鬣狗在草原上见面了,通过短暂的声音交流,就能判断对方是不是同一个大群里面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另外一个种群里面的竞争者。
在斑鬣狗群里面,是有着森严等级制度的,流动的雄性地位往往很低,若一只斑鬣狗通过声音发现对方在群体里的地位比自己高,那么就会表现出顺从的态度,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若遇见的是另外一个种群的竞争者,那么是否决定战斗,则取决于它们当时所听到的声音来源具体有多少,比如我方只有两人,若听到对方有3只以上,那么基本上就不会主动攻击了。
斑鬣狗的聪明,还体现在“一致对外”上面,不同种群的斑鬣狗,能够通过沟通建立起短暂的合作关系,以便共同抵御狮子,这点令人很惊讶。对于群居的动物而言,同一群内的成员联合抗击外敌这很常见,但像斑鬣狗这般,不同群的成员团结在一起抵御共同的敌人,这就很罕见了。
通过对斑鬣狗大脑进行CT扫描研究得出,它的额叶构造朝着与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方向进化,使得它们能够做出复杂的决策,在解决某些协作式问题的测试中,斑鬣狗的表现甚至比黑猩猩还要好。
前面提到斑鬣狗能够通过声音识别每个成员的身份等级,其实斑鬣狗的聪明还体现在它们丰富的叫声上面,它们能以不同的声音传递出不同的信息,目前人们对其声音的了解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当然,人类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斑鬣狗每一种叫声所代表的准确意义。
“叫声”对于斑鬣狗这一物种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日常同伴间的打招呼,生气时的示威等,都离不开特定的叫声。当然,别的动物也能发出具备传递信息的声音,但是远没有斑鬣狗来得丰富。
斑鬣狗部分叫声
每一只存活下来的斑鬣狗幼崽,都是天选之子提到斑鬣狗,通常与之伴随的还有一个称呼,那便是“非洲二哥”,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动物没有狮子般的体型,却依靠自己的本事活成了能与狮子分庭抗礼物种,的确不简单。但是为什么斑鬣狗会有这么大的能耐?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每一只斑鬣狗都生而不平凡。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里面有一段场景挺令人震撼的,那便是让更强壮的婴儿生存,其次还要扔到野外去历练,方能成为“最强战士”。
斑鬣狗的繁殖后代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却能让人联想到相似的情景,其实斑鬣狗的生存竞争,早在其母还没有怀孕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斑鬣狗群是母系主导的群体,所以雌性的地位天然比较高,加上雌性独特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在交配这件事上有着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母鬣狗会挑选公鬣狗,只有被选中的公鬣狗才有机会留下后代,而只有更强壮公鬣狗,才有机会被母鬣狗选中。
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一样,斑鬣狗雌性的除了体型比雄性大一些之外,也更具攻击性。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授Kay Holekamp曾对斑鬣狗进行过研究,其中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母鬣狗越强大,在怀孕的最后阶段,胎儿所接触的雄性激素就越多。
这些激素是由母鬣狗卵巢产生的,且雌性对这类激素的产生的影响更为敏感,加上斑鬣狗的妊娠期很长,大约110天,在出生前就长时间“浸泡”在这些激素当中,使得斑鬣狗幼崽出生不久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斑鬣狗的母乳,是所有陆生食肉动物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的。
如果你认为这已经“强势”了,但实际情况还远远不止,由于雌性斑鬣狗独特的生理构造,在分娩时大约会有10%的母鬣狗因难产而亡,幼崽的情况就更加严峻了,有60%的斑鬣狗幼崽会由于脐带太短,无法穿过产道等原因窒息而亡。
加上幼崽一出生就能睁眼,且具备6-7毫米的犬齿,在出生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幼崽间的相互攻击,又会导致大约25%的个体死亡,所以每一只能够自然存活下来的斑鬣狗幼崽,都是“天选之子”。
一个月的拉布拉多容易养活,但由于狗狗的年龄比较小、自身抵抗力比较差,主人要给小拉布拉多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喂食狗粮时最好用温水或者羊奶粉充分泡软,更有助于小拉布拉多消化。及时接种疫苗和做好体内外驱虫工作。
一个月的比熊犬胃肠道未发育完全,喂食应以母乳为主,因为母乳的营养成分比较健康,而且母乳带有母源抗体,吃母乳的泰迪抵抗力会更强一些。如果没有母乳喂养,主人应使用羊奶粉或幼犬专用奶粉进行喂养,也可以用适量温水将狗粮泡软后饲喂比熊。
金毛和拉布拉多都是容易训导、性格温顺聪明的狗狗品种,都属于攻击性小的犬类,两者相差不大。金毛性格沉稳和粘人,毛发浓密且长,触感更柔软一些,不容易打理,洗澡较麻烦。拉布拉多被毛短且直,相对来说好打理一些,拉布拉多对主人非常忠诚,服从性非常好。
金毛会比较好养一点。因为金毛性格很好,很温驯,而萨摩耶则更加调皮一点。而且萨摩耶的白色毛发很容易弄脏,需要主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护理。金毛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各种饲养方式。比起萨摩耶这些雪橇犬的玻璃胃,它们的生命力很强。
1、纯正金毛犬的嘴巴很大很宽,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宽。2、纯正金毛犬的骨架比较大。3、纯正金毛幼犬眼睛大小适中呈杏仁状,炯炯有神,眼睛瞳孔颜色为黑色或棕色 。4、纯正金毛幼犬毛发蓬松光滑。5、纯正金毛犬耳朵较大呈三角形。
公金毛比母金毛会相对好养一点。公金毛的性格开朗、温顺。毛发比较长,身材高大有型。母金毛性格温顺,体型相对娇小一点。毛发较短,母金毛的生理期、怀孕、生产之后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照顾。
1、金毛幼犬毛发越浓密越好。2、要挑选骨架较大的、精神状态好的。3、要挑选头部宽阔,耳朵大小适中的。4、观察幼犬的骨量及四肢,骨量越高,金毛日后的体态和体格就会越大,品相好的金毛,其四肢比较粗壮。5、要挑选眼睛呈杏仁状、瞳孔颜色偏黑色的。
韩系比熊是指比熊犬做了一个韩系造型,并非指某个品种,类似于贵宾犬的泰迪装,只是代表一种造型。韩系比熊的外形可爱,性情温顺,深受大家喜爱。韩系比熊的毛发多为白色,挑选韩系比熊,毛发要挑浓密的,越浓密越好,头顶的毛毛要多,背部的毛量要厚。
地址:江夏大道鸿发世纪城东门14号楼103号门面
电话: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号长青广场商务中心1层A座
电话:13397153577
地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门
电话: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号奥山创意街区5号楼独栋
电话:13377857323
地址:关山大道金地太阳城A栋C-8号
电话:18971692583
谢先孝主治医师
擅长犬猫传染病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诊疗,细胞学检查和犬猫常规外科手术。
阳炳中执业兽医师
擅长大小宠疾病
黄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长麻醉学、常规外科手术
张雨龙高级助理
擅长猫科行为学、鼻腔疾病、内分泌疾病
陶虹宇药房主管
擅长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室检验学